当前位置: 首页 >> 记录
她这魔幻热搜,又逼疯了全网
来源: 蝉创意     时间: 2023-08-29 09:15:34

原本以为,孩子能考上中央戏剧学院,怎么说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但前段时间蝉主就看到一则从头到尾都是非常荒诞魔幻的新闻。


(资料图片)

重庆女孩佳佳(化名)的中戏录取通知书在入学前的 11 天,被亲妈偷走了。

这一切行为都是因为妈妈希望佳佳能留在重庆当一辈子老师。

而后续更为戏剧的是,妈妈不再阻挠佳佳去北京入学中戏了。

原因是妈妈找人算了两卦,而菩萨的卦象都显示佳佳可以去北京。

从事件本身到后续的解决,整件事的荒谬程度堪比小说剧本,虽然也知道家长控制欲强,会以爱之名操控小孩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 自己不能做主了就让菩萨做主,反正就是你不能做主。"

妈妈偷拿通知书,

算了两卦又同意了?

这位偷取录取通知书的妈妈,早前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就给佳佳填了四十几个公费师范生,一毕业出来就要回生源地从事教育行业 6 年以上。

" 我妈不想让我读中戏,她希望我留在重庆当老师一辈子。"

但佳佳并不想一辈子当老师,于是偷偷改了志愿,为此妈妈还和她大闹了几场。

佳佳报考的是中戏的戏剧教育(师范)专业,这个专业并不需要艺考,只要文化课过了就可以。

但在入学前 11 天,自己的手机号不仅被停止使用了,连开学交费的银行卡、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和一些电子设备也全部被妈妈带走了。

与此同时,妈妈手机一直关机失联,餐桌上只留了一张对不起的字条,爸爸也不断地在劝佳佳复读。

由于佳佳只有 17 岁,所以哪怕是报警,父母仍然是属于她的监护人。

虽然中戏说只要佳佳能证实自己的身份就可以入学,但家里的事仍然是一波接一波。

妈妈依旧拒绝把通知书还给女儿,甚至还让佳佳还钱,把从小养到大的所有钱,包括亲戚给的都要还。不仅如此,妈妈还说就算佳佳去了北京读书,她也会天天去北京闹,去中戏闹。

" 她说,无论怎样,只要她在,我就读不了书。"

当大家最后听到妈妈终于允许佳佳上中戏时,还以为妈妈终于开窍了。

结果是把上学的选择权交给了菩萨,第一卦出来时显示佳佳可以去北京,然后妈妈又算了第二挂,佳佳还是可以去北京,于是便不再限制她的出行自由。

直到 25 号,佳佳也顺利到了北京进行入学。

妈妈不允许佳佳去中戏上学,首先就是觉得大学离家太远,作为父母无法接受,更重要的是妈妈觉得戏子是下九流的,上不了台面,除了老师和警察,别的工作都要看人脸色。

佳佳在人物的采访中曾表达过,妈妈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

填完志愿的那天佳佳还去了看电影,结果一到电影院门口,爸妈都在守株待兔。

为的就是要佳佳在志愿里加上重庆几所大专学校的定向师范专业,哪怕是问影院前台借电脑,但僵持到最后一刻,佳佳也没有点开填报页面。

采访截图来自 @人物 文章《妈妈偷走了我的录取通知书》

妈妈对佳佳的控制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因为小时候佳佳身体差,被医生说活不了多久,所以妈妈对她的照顾是无微不至,这或许也是控制的始端。

哪怕是长大后,对辣、冰激凌、烧烤这些,妈妈都不允许佳佳吃。

除了日常生活,妈妈对佳佳在社交上也盯得非常紧,甚至从来都不允许佳佳独自离开家所在的那个区。

佳佳初中时想跟朋友出去玩,但妈妈拒绝了,最后佳佳趁妈妈不注意跑了出去,结果才过了一条街,妈妈就已经站在了街角的位置上等着她。

所有的事情,妈妈都会说 " 为了你好 ",但佳佳知道这种爱到底有多窒息,一种无法逃脱的控制,于是努力考外地大学就成了佳佳逃离这个家的唯一方法。

其实佳佳并不讨厌当老师,她自己选的也是中戏的戏剧教育,出来也可以当老师。

她讨厌的是只能留在妈妈身边,讨厌的是只能留在重庆一辈子当老师,讨厌的是这种以爱为名实则是控制所带来的暴力、窒息、煎熬和小心翼翼。

于是,佳佳也放弃对妈妈进行说服和纠正,她要把所有的力气都放在了规划逃跑上。

控制欲背后,

也有 " 共沉沦 " 的恶意

正如蝉主一开始说的,这样的事情并不少。

甚至还有比极端更极端的,例如因为儿子要去北大读书而选择要去跳楼的单亲妈妈。

原因只是因为北大太远,而自己绝对不允许儿子离开她。

这无疑是一场谁也不愿意看见的悲剧。

" 我不去北大了,我就在南大,我就在你身边,妈妈你醒过来好不好。"

就正如《小欢喜》中,乔英子控制极强的妈妈不允许英子去南京上大学一样,因为自己的生活中只有女儿,所以她不希望女儿远离自己,脱离自己的控制,她认为女儿看不见自己的苦心。

" 你告诉我呀 "

" 我告诉你你会答应吗?"

" 我当然不能答应 "

但英子去南京就是为了想要逃离妈妈,甚至一度在崩溃之下差点跳河,而妈妈最后一刻也还是在说 " 妈妈都是想为你好啊 "。

在《奇葩说》曾经讨论过一个辩题是:要不要一键定制孩子的完美人生。

俗语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成就,如果真的能一键定制,估计三分之二的家长都会定制。

但到底什么是完美的人生,完美是由谁来定义?

黄执中说,在人生的时时刻刻永远都尽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权,这就是完美人生。

截图:《奇葩说》

时时能选择,路路能回转。

能选择当然是快乐的一件事,但能选择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孩子是否拥有选择权,还是要看父母是否愿意。

在东亚长大的孩子,常常会受到一种打压式的教育,被父母告知自己不完美,自己做的还不够好,于是只能留在父母身边,听从父母安排,但这也是教育的最大悲哀,因为孩子的个体被淹没了。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不要离自己太远,部分的情感是出于牵挂孩子,但有部分实际上就是一种 " 我不希望你走太远 " 的心态,特别是对某些女孩的父母来说,她们只需要离家近,能照顾家里就可以了。

在前段时间爆火的剧集《Beef》里,哥哥也曾把弟弟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给扔进垃圾桶里。

哥哥对弟弟表面上看似是处处都在为他着想,但实际上背后也有一种病态的情感,因为他作为亚裔男性,在美国他感觉到自己生活得很失败,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弟弟这一亲缘关系。

无可否认,哥哥的人生确实不成功,在灰暗之下,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是黑暗的,他不希望弟弟能过上比他好的人生和日子,寻求更好的人生。

这段我相信很多人看了都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痛苦,甚至是一种崩溃,这种恐怖的教育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是随处可见,它甚至被是隐藏了许久,到某一天才会被发现的。

高浓度的控制欲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内心的脆弱不安,但需要正视的是,这是极端的教育,而不是一种所谓事事为你好的爱。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