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法官,不然这失业保险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拿到。”
(相关资料图)
“矛盾解决了,我们公司也能发展得更顺利了。”
近日,某劳动争议案的双方当事人一起来到东莞中院,为法官杜新春送上锦旗,连连感谢法官努力促成调解,让双方都有了满意的结果。
原来,曾女士是拓某公司前员工,工作场所是东莞市茶山镇的某个车间。去年开始,因经营发展迅速,拓某公司将曾女士所在的车间发展为独立法人主体即绿某公司。曾女士不愿意与新公司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并认为拓某公司未经其本人同意就变更了主体,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公司支付相应赔偿金,但遭到了公司的拒绝,纠纷由此产生。
案件经历了劳动仲裁和一审后,来到了杜新春的手中。由于证据不足,仲裁庭与一审法院没有支持曾女士的诉讼请求,曾女士与公司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双方争执不下。
经过与双方的沟通,杜新春发现,拓某公司能将一个车间发展为新的公司,说明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只是在员工安置处理上不够妥当,才引发了纠纷。同时,曾女士的劳动权益遭受了损失,且其在离职后未能找到新工作,经济上也比较困难。
既要保护公司的良好发展,又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最好的方式便是调解。
顺着这个思路,杜新春带着书记员积极与双方进行线上沟通,掌握双方意愿,并拟定了初步调解方案。
调解当天,杜新春对双方耐心进行释法说理。
“成立新公司本是好事,但你们在通知员工时没有让员工签名确认,这是不可否认的管理失误,应该补偿曾女士的损失。”他劝说公司承担一定的赔偿金,让矛盾尽早翻篇,并吸取此次教训,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官司再打下去,你一直拿不到钱,生活也更受影响。”对于曾女士,他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看赔偿金能不能稍微让步下?这样能马上拿到钱,帮你解燃眉之急。”
最终,双方同意调解,由拓某公司向曾女士支付赔偿金2万余元,并为曾女士办理失业保险金。
案件到此本已接近尾声,只差书面签字这最后一步,谁料却出现了新的意外状况。
原来,公司在申请失业保险金时因操作不当,填错了曾女士的名字,导致申请失败。受制于申请次数的限制,公司已无法按照常规手续重新申请保险金。
若一直申请不了,调解书就变成了一纸空文,这该如何是好?
为真正实现案件事了,杜新春在深思熟虑后对调解工作按下了“暂停键”,并马上尝试向茶山镇人社分局寻求帮助。经过多次询问,他终于与人社分局成功“搭桥”,该局也表示将尽力配合法院解决问题。
更改后台数据、重新开放权限等工作涉及到人社分局多个部门,杜新春先后辗转联系了多位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反复进行沟通,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20多天后,在人社分局的支持下,曾女士终于重新申请上了失业保险金,杜新春也第一时间通知双方到法院,正式签订调解书。
签订现场,书记员将调解书交给曾女士的代理律师再次进行确认,却意外听到了曾女士斩钉截铁的话语:
“不用再看了,我相信法官!”话音刚落,她爽快地签下了名字。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饱含着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信任与认可,也为这场耗时一年多的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南方+记者 施美
通讯员 江楠 李伟智
【作者】 施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