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23年首家按第五套标准于科创板上市的创新生物药企智翔金泰(688443.SH)正式开始交易,不仅开盘即破发,第二个交易日也未能收复失地。
截至6月21日收盘,智翔金泰最新股价34.35元/股,低于发行价近10%。打新中签的投资者,若未及时出货,每签已亏损1765元。
当前,新股破发已进入常态化,股价发行首日走势是否乐观,也与公司质地有着直接关系。反观智翔金泰的破发,似乎有迹可循。
(资料图)
招股书显示,公司目前不仅超低营收,还连年亏损。最新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司营收近10万元,净利润亏损高达2.01亿元。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金额较去年同期还会进一步增加,亏损金额或超过4亿元。
破发早有端倪
智翔金泰上市即破发的局面,正式交易前就早现端倪。6月15日公布的发行结果公告显示,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2632.35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29.56%。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的股份数量为2218.2万股,认缴金额为8.4亿元;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为414.14万股,放弃认购金额为1.57亿元,弃购率达到15.7%。
高弃购率和破发的背后,是智翔金泰当前无营收、无利润、无产品的局面。
截至2023年6月15日,也就是上市前一周,智翔金泰所有产品依旧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及销售,亦无药品实现销售收入,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2019年至2021年,智翔金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万元、108万元和391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3.25亿元和-3.22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智翔金泰合并财务报表口径累计未弥补亏损为-8.19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智翔金泰资产总计为9.0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8276.57万元;公司营业收入仅为10万元,净利润亏损约为2亿元。公司预计,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今年上半年公司亏损金额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增加,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4.29亿至3.5亿元。
亏损的背面,是大额研发费用。2020年至2022年,智翔金泰已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等工作,三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36亿元、2.95亿元和4.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是21684.42%、753.55%和95634.5%。公司拥有员工392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344人,占整体员工的87.76%。
未来,智翔金泰仍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公司预计,2023年研发费用(扣除股份支付)较2022年还会增长约2.41亿元。
投入2.19亿元产品已终止研发
对于智翔金泰而言,上市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将面临产品研发与时间的赛跑。
智翔金泰称,目前拥有12个在研产品,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及新药上市前准备等开发业务的开展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研发投入。根据招股书,12个在研产品中,大多还都处在临床研究阶段,且约半数未进入II期临床,正式进入或完成III期临床的产品只有2个。
其中临床GR1501针对放射学阳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适应症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入组;GR1801(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G蛋白双特异性抗体)针对疑似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被动免疫适应症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截至目前,仅1个产品(1个适应症)提交了新药上市申请,即重组全人源抗IL-17A单克隆抗体(GR1501),通用名为赛立奇单抗。
而当前在研的赛立奇单抗(GR1501)的主要适应症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和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根据药智咨询统计,国内已有21个类似适应症的生物制品上市,且大部分药品都已经进入医保,已上市生物制品的靶点涵盖TNF-α、IL12/23和IL-17A。该治疗领域药品较多,市场成熟度高,市场已经充分竞争。即使赛立奇单抗上市,也可能存在无法有效打破市场格局,销售收入无法达到预期的风险。
智翔金泰称,由于在新药研发、上市申请等各阶段是否符合审评、审批要求(无论审评、审批要求是否发生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公司无法保证在研产品所获得的研究数据能够满足审评、审批要求,从而保证所研发的新药均能取得监管机构的批准而上市销售。
记者注意到,就在2022年,智翔金泰就终止了抗EGFR单克隆抗体(GR1401)和抗PD-L1单克隆抗体(GR1405)的研发。
其中,GR1405在2014年12月,由上海智翔委托药明生物进行分子开发,2018年5月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GR1405在CDE登记5项临床试验,且两项都已进入II期临床阶段。GR1401是2014年上海智翔自众合医药和永卓博济引进开发,2016年9月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2017年8月登记I期临床试验。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智翔金泰对GR1405产品累计投入约为1.66亿元,GR1401项目累计投入为5325.53万元,共计投入2.19亿元,几乎等于2020年的研发费用总额。
研发费用增长是一方面,研发能否成功则是另一回事,研发成功后能否有效商业化获得收益,也将面临现实考验。这也标志着,智翔金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倘若未来几年持续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且研发支出对应产品在未取得新药上市批准前均按费用化处理,上市后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进而可能导致触及终止上市标准。
20家企业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对“最近一年营业收入”、“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等指标,均不作要求,对于尚未形成一定收入规模且尚未盈利的医疗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提供支持。
2020年1月23日,泽璟制药(688266.SH)成为首家按科创板上市第五套标准上市申报的上市公司,也是A股历史上第一家处于亏损而申报的上市公司。据第一财经梳理,目前采用第五套标准成功登上科创板的企业共有20 家,包括智翔金泰在内的19 家为生物医药企业,仅电生理(688351.SH)1 家为医疗器械企业,初步形成了药品研发企业的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充分体现了科创板的包容性。
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和业绩表现如何?
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2021年12月以来上市的10家公司中,除盟科药业(688373.SH)一家,其他9家上市公司都在上市首日就遭遇破发。而后,有的公司走出破发,有的则“掉头”向下,直线破发。
截至截稿,包括百奥泰(688177.SH)、君实生物(688180.SH)、康希诺(688185.SH)、迪哲医药(688192.SH)等在内,共有9家上市公司依旧处于破发态势,其中康希诺股价较发行价下跌128.23元/股,股价跌破4折;前沿生物(688221.SH)较20.5元/股发行价下跌10.22元/股,股价已然腰斩;同样破发、跌幅过半的还有亚虹医药(688176.SH),较22.98元/股发行价下跌11.75元/股;迈威生物(688062.SH)则是从34.8元/股发行价跌至21.44元/股,股价蒸发40%。
从2023年最新的业绩数据和股价表现来看,20家企业的分化较为明显,有的公司实现股价翻倍,有的则几乎腰斩;有的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双增长,有的则同比双双下跌。
比如2022年3月上市的首药控股(688197.SH),上市首日虽然股价破发,但2023年股价上涨115.53%,相对发行价上涨12.43元/股;2022年4月上市的海创药业也出现反转,上市首日同样遭遇股价破发,今年股价上涨33.13%,较发行价高出10.76元/股;后,迈威生物虽然2023年股价上涨48.37%,却依旧较发行价下跌13.36元/股。
此外,泽璟制药、艾力斯、欧林生物、金迪克、上海谊众、首药控股、海创药业等股价上涨的同时,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其中金迪克年初至今股价上涨56.46%,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1.9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75.84%;艾力斯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8.7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3.83%;欧林生物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肮脏24.9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6.63%;泽璟制药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7.1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2.09%。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