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投资受市场热点快速轮动影响的背景下,私募量化类产品因业绩相对稳定、持有体验相对好受到市场青睐,一些业绩表现优异的量化私募产品成为渠道和资金“抢筹”对象,部分热门产品在销售渠道开售后“秒光”。
(相关资料图)
“我们的客户经理确实主推私募量化类产品,虽然4月份时量化业绩没有去年好,但还是不错的。”有券商人士表示,“基于量化产品的高换手率,除了更好完成业绩要求之外,我们也更容易去谈对价。”
私募量化产品销量居前
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今年以来主观多头类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79%,约有51%的产品取得正收益;量化多头类产品平均收益率为5.04%,正收益产品超过80%。
目前不论在券商还是银行代销渠道,在主观多头类产品业绩波动较大的背景下,私募量化类产品销量居前,有的几乎占据代销平台的七八成。“有些量化类产品的优势就是业绩比较稳定。”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市场热点轮动较快,私募量化类产品相比于大起大落的主观类产品更加稳健。”
“目前私募主观类产品的业绩分化十分明显,有些基金净值已经跌到0.4元左右,亏了快60%。”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除业绩外,量化产品的高换手率同样是代销机构的重要考虑因素。尤其对于券商来说,量化类产品相对于主观类产品换手率更高,这意味着在交易佣金上占优。
数据显示,一季度,43家上市券商“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合计为251.99亿元,同比减少16.71%。95%的上市券商在经纪业务上均出现下滑。业绩承压背景下,券商人士表示,中介机构更愿意推销高频交易的产品,而私募量化类产品就是选择之一。
渠道寻求深度绑定
量化投资的迅猛发展让不少中介机构涌入赛道,参与到量化投资的赛道中来。中介机构在争夺资源的过程中,“想方设法”与公司进行深度绑定。不少证券公司为了满足客户的量化交易需求,也为了从客户角度出发形成自己在服务量化私募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专门成立了自己的量化交易团队。
今年1月,中国证券业协会下发《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鼓励有条件的券商未来三年信息科技平均投入金额不少于平均净利润的8%或平均营业收入的6%,有条件的券商积极推进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量化科技作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构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将持续受到金融机构的重点关注。
赛道逐渐拥挤
日前,由QTF量化科技嘉年华组委会编制的《2023中国量化白皮书》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的量化基金规模突破万亿元。新技术应用和精细化策略的引入,不仅推升了量化交易的收益水平,也吸引了大量资本持续涌入量化交易领域,随之而来的,则是量化赛道越来越拥挤的现状。
数据显示,量化私募是5月新产品备案的主力军。5月份共有78家量化私募合计备案186只新产品。从百亿私募来看,月内共有16家百亿量化私募备案81只新产品。有备案新产品的百亿主观私募仅有9家,合计备案22只新产品。其中,宽德私募以备案14只的数量成为“量化备案王”。紧随其后的是海南世纪前沿私募、明汯投资,各备案9只。
量化产品的超额收益也在逐渐收敛。“这两年量化赛道迅速崛起,以前私募量化的超额收益能达到20%以上,随着量化私募数量越来越多,现在的超额收益也在下降,有些产品超额收益只能达到个位数。”有券商市场部人士表示。
量化赛道竞争愈演愈烈,除了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选择外,也存在一定隐患。某百亿私募管理人表示:“目前有头部的券商老总对量化产品过度占据销售市场表示担忧。有的量化产品几乎占到代销产品的80%,这样会影响到主题投资,更会影响相关上市公司做业绩的积极性。”
下一篇:最后一页